24小时客服电话:027-87129205
工作时间:8:30-17:00
关注公众号-注册立即下单↓
识别微信小程序-立即下单↓
秋阳漫过柴东社区的敬老月中医药的温暖缝进助眠香囊的窗台时,一场以“神农尝百草——探索中医药的奥秘”为主题的敬老活动正缓缓展开。没有复杂的理论宣讲,只有触手可及的草药、轻声慢语的交流,和一群围着桌案的老人,在揉碎艾叶的清香里,触摸着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智慧,也把社区的关怀,一针一线缝进了小小的“养生宝”助眠安神包里。
活动刚开场,志愿者就捧着两个袋子走到老人中间,“咱们今天不学神农‘尝’,咱来‘认’——这是艾叶,摸起来糙糙的,闻着有点温乎气;这是薄荷叶,捏一下就冒凉丝丝的香味,都是咱身边常见的好东西。”说着就捏起一撮干艾叶递到张阿姨鼻尖,“您闻闻,是不是跟小时候老家晒的一个味儿?”张阿姨凑过去深吸一口,眼睛立刻亮了:“可不是嘛!以前端午挂门上驱虫,没想到还能助眠?”一句话勾起满桌共鸣,李爷爷也接过薄荷叶捻了捻:“我夏天总爱用薄荷泡茶,凉丝丝的舒服,装在包里贴身带,是不是睡觉能踏实点?”你一言我一语的追问里,中医药的“奥秘”不再是书本上的字,成了老人们记忆里的烟火气,越聊越热乎。
等到动手做“养生宝”时,桌案前更是热闹得像个大家庭。志愿者提前裁好了浅青色的纱布袋,分好了一小包一小包的艾叶和薄荷叶,连穿好线的针都摆得整整齐齐。王奶奶眼神不太好,旁边的志愿者小周就挨着她坐下,把纱布袋撑开递到她手里:“奶奶,您先放艾叶,占三分之二,再放薄荷叶,轻轻按一按,别装太满,不然缝的时候容易鼓起来。”王奶奶慢慢往里填着草药,手指蹭过艾叶的绒毛,嘴角带着笑:“我这手有点抖,缝的时候你可得帮我盯着点。”小周握着她的手腕慢慢走线,“您别急,咱缝得慢没关系,只要针脚密点,草药不掉出来,就是最好的‘养生宝’。”
另一边,几位老人还琢磨出了“独家配方”——杨阿姨觉得光有艾叶薄荷不够,从口袋里摸出一小包自己晒的艾叶:“加点这个,闻着又多股甜香,睡不好的时候闻闻,心里也舒坦。”大家跟着学,你加一撮陈皮,我添一点干桂花,原本统一的配料,渐渐有了每个人的“专属味道”。缝好的香囊挂在手指上晃悠,浅青色的纱布透着里面的草药碎,风一吹,混着艾叶的温、薄荷的凉,还有陈皮的甜,香味轻轻绕在鼻尖,像有人在耳边说“踏实睡”。
活动快结束时,老人们都攥着自己做的“养生宝”不肯撒手。张阿姨把香囊塞进贴身的衣袋,摸了摸布料:“晚上放枕头边,闻着这味儿,肯定能梦见老家的艾草坡。”李爷爷则举着香囊给同伴看:“你看我这针脚,虽然歪歪扭扭,但都是自己缝的,比买的金贵多了!”社区工作者看着满屋子的笑脸,也跟着暖:“您要是觉得好用,回头咱们再组织做,下次还加您喜欢的陈皮。”老人们揣着“养生宝”走出活动中心,草药的香味跟着脚步轻轻飘。这场关于中医药的探索,没有高深的道理,却用一撮艾叶、一片薄荷、一针一线,把“敬老”的心意缝进了细节里——原来最好的关怀,就是让老人们在熟悉的气味里想起旧时光,在动手的暖意里感受到被惦记,就像这小小的香囊,不华丽,却足够暖,能陪着他们,一夜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