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客服电话:027-87129205
工作时间:8:30-17:00
关注公众号-注册立即下单↓
识别微信小程序-立即下单↓
6月24日下午,知音幼儿园邀请华师附小的蔡兰芳老师,为即将结束幼儿园生活的大班小朋友及其家长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蔡老师带过多届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已经带过三轮,是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
01
“幼小衔接”有多重要?
在讲座上,蔡老师首先提出:“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衔接,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向以学习为主的正式学习生活的过渡。
因此,幼小衔接是一段非常重要的过程,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众所周知,儿童在幼儿园和小学各方面都会面临巨大的差异,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
首先,从学习上来看,幼儿园教育以动手动脑的游戏为主,属感官学习,宽松活泼,主要是为了培养学习兴趣,并进行知识启蒙教育,没有考试。而小学教育则严格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开展有序的常规教育,并分科目,严谨规范,有作业、有测试、有竞赛。
从生活方面来看,在幼儿园,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照顾生活,保教一体,生活自由。在小学,老师则侧重学习与品德教育,生活照顾相对较少,并且学校规章严格,管理规范。
因此,在面对差异如此巨大的两大阶段,其过渡与衔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02
“过度衔接”,无异于揠苗助长
虽然幼小衔接很重要,但是过早、过度的开始,其实无异于揠苗助长。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幼小衔接机构,家长们也是挑的眼花缭乱,但这些机构可能存在一些弊端。首要的就是教师的素养问题,由于是私人机构,教师素养这一块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有专门从小学请过来的老师,年龄较大,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对学龄前儿童没什么经验,要求非常严格,小朋友打哈欠或者动一下就会被批评,小朋友们很怕老师,这样学不到什么。又或者有的年轻老师,对小孩子没什么耐心,可能会嫌小朋友很吵。还有的老师亲和力太好,容易管不住小朋友,导致上课效率不高。
更重要的是,过早的学习,会使大脑的其他功能被剪掉。美国心理专家托尼·琳达的大脑修剪理论指出:长期单一化的智力学习会使那些不常使用和不常活动的大脑区域细胞被“修剪掉”,长此以往,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必受影响,还会限制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蔡老师在讲座上还提出了一个名词,叫“三年级效应”。幼儿园“小学化”使孩子入学后面临重复教育时,在课堂上极易走神、不注意听讲,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升入小学三年级后成绩急速下滑,同一二年级时的优秀表现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小学化”的危害就被称作“三年级效应”,与家长过早关注学习化的学前教育有关。
03
学龄前儿童究竟该学什么?
对于学龄前儿童该学什么,蔡老师总结出了五大方面,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
首先,健康领域要求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语言方面则要求孩子学会阅读、倾听与表达。社会领域要求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具备尊重、关心、理解他人的品质。科学领域需要孩子形成探究意识与行为,形成初步的科学和数学概念。最后,艺术领域要培养孩子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带孩子画画、做手工,多去博物馆、美术馆等地方,多感受、多表现艺术之美。
在这次讲座上,知音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也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包括数学和拼音两方面,一点不比专门去上幼小衔接班的孩子差。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优秀,现场有位妈妈忍不住说,她的孩子以前专门去外面的幼小衔接机构上课,但是没什么效果,所以又让他回到了幼儿园。
但是让这位妈妈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在知音幼儿园不仅学到了知识,就连一些不好的习惯都改掉了,学会了自己吃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他们家长怎么也没想到的,实在是意外之喜。听了这位妈妈的话,现场不少家长纷纷表示,在幼儿园自家孩子变化真的很大,一下子让家长省心了不少。
在讲座最后,蔡老师总结道:“在当今形势下,超前学习不完全是弊。但真正的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对于学前幼儿来讲,培养好性格、好情感、好习惯,以及积极的兴趣、探究的热情和主动性、责任感等,才是学前教育的真正本质。”
(文章来源:武昌区知音幼儿园-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